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25 14:49:30
每經記者|武凱 每經編輯|孫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資料圖)
隨著近年來共享消費理念的深入,出行行業也在擁抱這一變化。當前,不少科技公司、汽車企業紛紛推出共享出行平臺,如網約車平臺、分時租賃平臺等。
為了更好地利用產業鏈優勢、進行差異化競爭,華夏出行、曹操出行等多家出行平臺大量采購其股東旗下的車輛進行運營。如,華夏出行通過購置其母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北汽新能源汽車、曹操出行購置吉利帝豪汽車等。
相較于滴滴出行、嘀嗒出行等出行平臺利用社會閑置車輛運力進行運營,華夏出行、曹操出行等平臺自行購置車輛運營屬于重資產運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出行平臺可以更好地管控車輛情況、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并為其所屬車企消耗部分產量;不過另一方面,車輛購置、保養、維護,以及保險等所需費用較高。為形成一定規模運力,出行平臺前期需投入大量資金以提高車輛保有量。由此引發的回籠資金較慢現象,對其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壓力。
不過,與華夏出行等租車平臺相比,曹操出行這類網約車平臺營收能力較強,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消重資產模式的影響。
據了解,曹操出行等網約車平臺在招募自營司機開展網約車業務前,會通過向司機收取車輛租金,來抵消部分車輛成本。在鄭州市,曹操出行將所購置的吉利汽車以約每月3800元~4000元租金租給網約車司機,每年每車單租金收入接近5萬元。除此之外,網約車使用頻率更高、用戶更多,平臺營收能力更強,可以更快抵消前期車輛投入。
而華夏出行等租車平臺則主要通過出租車輛、轉賣二手車獲利。行業人士透露,部分租車平臺車輛出租率較低、車輛易受損,無論是出租業務還是轉賣業務,都難以取得理想收入。尤其是部分汽車分時租賃平臺,其車輛每日出租時間較短、單個網點車輛出租率較低,且采用的新能源汽車電池易老化,很難依靠主要業務收入抵消成本。
除了盈利難,當下部分汽車分時租賃平臺也面臨著轉型難題。就華夏出行而言,當下其在北京、杭州多地所用車輛多為北汽新能源EX200等老款車型,或北汽新能源EC3等低價車型,車型較為單一,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吸引用戶。
在此背景下,華夏出行近期也在嘗試優化其產品布局,以提高平臺盈利能力。在今年6月,華夏出行宣布購置1000輛極狐汽車運營,布局高端出行市場;近期,華夏出行又在北京、鄭州兩地低價處理192輛老款汽車。
然而,華夏出行低價轉讓大量老舊車型很難回收高額成本,此次其轉讓192輛老款汽車,均價僅為1.6萬元。與此同時,若短時間內清退大量老舊汽車,也可能對其運力造成影響。這也再度暴露出了汽車分時租賃平臺重資產模式的弊端。
事實上,重資產模式下的汽車分時租車平臺近年來頻頻被曝出停業、破產、資金鏈斷裂等問題。盼達出行由于經營原因在今年2月暫停運營、GoFun出行今年1月被曝出拖欠員工薪資等。當前,重資產模式已成為汽車分時租賃平臺盈利、轉型的桎梏。如何降低車輛成本、提高用戶使用率、建立可持續盈利的業務模式是這類出行平臺面臨的關鍵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