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3 21:20:57
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文 多
今年以來,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陸續在國內部分景區投入運營,讓游客搶先體驗低空經濟。2025年5月11日,億航智能等多家eVTOL生產商與國內眾多景區受邀,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推動100家景區落地eVTOL低空觀光項目。
在9月中旬舉行的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第21屆夏季年會上,就eVTOL的未來發展趨勢,億航智能首席運營官王釗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據王釗介紹,目前,億航智能的客戶主要是政府、景區運營方及企業,其中尤以文旅方面的客戶為重。低空旅游正成為eVTOL先期商業化落地的關鍵場景。此外,與通勤和城市交通相比,應急救援領域可能更早實現規模化、商業化運營。
盡管技術逐步成熟,但王釗也表示,eVTOL要實現大規模商業運營仍受到多種客觀因素制約,比如需配套低空基礎設施、完善監管體系,還需加強低空經濟相關人才培養、科普工作,以及提升公眾接受度。
王釗認為,相比“有人駕駛”這一路徑,億航智能所選擇的“無人駕駛”技術路線,為公司贏得差異化優勢。“即便后來者轉向無人駕駛,也需重新走完適航審定、規模量產與商業運營的全流程。”
為何選“無人駕駛”路徑?
記者了解到,eVTOL的技術路線可分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在eVTOL無人駕駛領域,中國企業已經走在全球前列,億航智能是其中一家。
為什么選擇“無人駕駛”路徑?對此,王釗表示,通過“預設航線、無人駕駛”的技術路線,可以實現低空飛行的安全與有序。
王釗進一步表示,首先,用無人駕駛代替人工駕駛,可以降低因人為失誤造成事故的風險;其次,無人駕駛技術也可以更安全、更高效地實現集群管理,這將是未來飛行運營的重要保障;再次,“無人駕駛加智能化集群調度”將是未來實現空中交通常態化、規模化、市場化和公共化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EH216系列是億航智能旗艦產品。王釗坦言,EH216-S作為一個全新類型的航空產品,技術架構、產品構型及性能均與傳統航空器存在巨大差異。“此前,這類航空器的適航標準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片空白,沒有完全可參考的依據和標準,需要‘從0到1’地建立一整套完善可行、科學嚴謹的體系。”
王釗介紹稱,這一過程涉及的內容繁多、周期長、成本高,且目前eVTOL的適航標準仍在完善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差異,也給企業的海外認證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這對企業的決心、耐心和資金實力都是巨大考驗。此外,低空空域資源分類管控和協調統一有待進一步完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VTOL的規模化運營效率。
王釗進一步表示,億航智能選擇了“直接無人駕駛”路線,相比全球同行至少贏得了三年半的差異化領跑窗口期。這段領先期不僅帶來數據等層面的積累,更使億航智能率先完成“適航-量產-運營”的全閉環能力建設。
何時能大規模商業運營?
從訂單角度看,國信證券研報顯示,自取得適航認證(TC)至今年6月底,億航智能國內新增采購訂單及預訂單數量已達千架。
而據王釗透露,目前,公司客戶主要集中在ToB(對企業)和ToG(對政府部門)領域,初期以落地文旅場景為主。
“相較于直升機,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應用于空中游覽的成本優勢顯著。”王釗表示,相較于傳統的單旋翼直升機,多旋翼、純電力驅動的航空器靈活小巧,且占地面積小、機動性較強,還可以根據預設航線實現定點高頻的集群調度飛行,符合未來景區實現智能化、提升觀光體驗的趨勢。
王釗還表示,無人駕駛航空器還有利于減少飛行員的培訓和薪資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億航智能計劃先通過空中游覽的場景作為切入點,不斷積累飛行數據和運營經驗,為全面城市空中交通應用場景奠定基礎。
對此,王釗介紹稱,航空器在通勤場景、城市交通中的應用,與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起降點密度、數字通信網絡建設)以及監管法規完善程度有關,而應急救援領域可能更早實現規模化、商業化運營。
盡管技術逐步成熟,但王釗也談道,eVTOL要實現大規模商業運營仍受多種客觀因素的限制。
對于其中的基建因素,王釗表示,低空基礎設施既包括地面飛行起降場、充電設備、候機樓、消費功能區,也包括未來更多航空器同時在天空飛行時,能保障它們安全有序飛行的低空域數字化管理網絡。在飛行空域審批、航空器飛行監管、低空經濟立法執法、地面基建用地規劃等方面,也需要出臺更為細致規范的政策,加速促進行業普及發展。
在公眾認知層面,王釗呼吁加強低空經濟相關人才培養與科普工作。“需要加大對技術類、運營類、服務類等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加強行業科普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普及工作。”
王釗最后表示,未來,eVTOL 一定會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像地鐵、公交一樣“無感存在”的基礎出行方式。盡管“打飛的”像叫網約車一樣普及仍需時日,但隨著技術、基建與政策的協同推進,低空經濟繪制的藍圖正加速成為現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