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8 05:51:39
每經編輯|張喜威 王曉波



1 隔夜市場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道指跌557點,跌幅1.18%,標普500指數跌0.9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84%;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AMD、英特爾跌超2%,英偉達、蘋果、甲骨文、Meta跌超1%,谷歌逆勢漲超3%;黃金礦業股普跌,赫克拉礦業跌超4%,金田、哈莫尼黃金跌超3%;加密貨幣概念股走弱,Coinbase跌超7%,Circle跌超6%。中概股多數下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1.21%,小鵬汽車跌超10%,理想汽車跌超4%,網易、百度、蔚來跌超1%,阿里巴巴漲超2%。
當地時間11月17日,美聯儲理事沃勒重申,他認為美聯儲應該在12月會議上再次降息,理由是美國勞動力市場疲軟以及貨幣政策在傷害中低收入消費者。沃勒在倫敦發表題為“繼續降息的理由”的演講中表示,再次降息將體現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良好的“風險管理”。
加密貨幣延續跌勢,比特幣跌破9.2萬美元關口,報9.17萬美元,跌近3%,盤中最低報9.13萬美元;以太坊跌超3%,報2996.9美元。
國際金價大幅走低,截至發稿時,現貨黃金跌0.91%,報4044.67美元/盎司;COMEX黃金跌1.22%,報4044.4美元/盎司。
國際油價集體下跌,美油主力合約跌0.57%,報59.7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跌0.53%,報64.05美元/桶。
歐洲三大股指收盤全線下跌,德國DAX指數跌1.2%報23590.52點,法國CAC40指數跌0.63%報8119.02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24%報9675.43點。
2 李強赴莫斯科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
11月17日上午,應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強乘包機離開北京,赴俄羅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當地時間11月17日中午,李強乘包機抵達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俄羅斯政府代表和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到機場迎接。(新華社)
3 第四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聯合聲明
據財政部官網,2025年11月17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克林拜爾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四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雙方高級別官員出席對話。第四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聯合聲明中提到,雙方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到對方市場投資展業。雙方支持加強在證券、期貨及衍生品領域的交流合作,鼓勵加強中德證券期貨監管部門和自律監管機構在多雙邊框架下的交流合作,為共同應對國際經濟金融挑戰創造良好條件。雙方注意到兩國行業協會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4 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國防部回應美對臺軍售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就美對臺軍售答記者問表示:美方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我們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需要強調的是,“以武助獨”只會引火燒身,“以臺制華”不會得逞。我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武裝臺灣的惡劣行徑,避免沖擊影響兩國兩軍關系發展;正告民進黨當局,揮霍臺灣老百姓血汗錢買武器只是飲鴆止渴,“倚外謀獨”“以武拒統”注定失敗。我們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央視新聞)
外交部再回應高市早苗涉臺言論
11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高市早苗涉臺言論稱:對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臺錯誤言論,中方已經多次闡明嚴正立場,有關言論嚴重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從根本上損害中日關系政治基礎。無論日本哪個黨派、哪個人執政,都必須堅持和恪守日本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承諾。我們敦促日方本著對歷史和雙邊關系負責的態度,停止越線玩火,收回錯誤言行,切實把對華承諾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央視新聞)
島內30多個團體發表共同聲明 嚴正抗議高市早苗涉臺妄言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開宣稱“臺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武力介入臺海的可能性。其涉臺錯誤言論引發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中國人極大憤慨。17日,臺灣勞動黨、臺灣社會共好論壇籌備會、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30余個團隊聯合發表聲明:嚴正抗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臺妄言,臺灣人民拒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央視新聞)
相關影片進口方、發行方確認:暫緩日本進口片上映
中國電影報11月17日消息,《蠟筆小新:熾熱的春日部舞者們》《工作細胞》等進口日本影片將暫緩上映。記者經向影片引進方和發行方核實,此次調整是對日本進口片綜合市場表現與我國觀眾情緒評估作出的審慎決策。對原擬于近期上映的日本影片,相關進口方和發行方均表示,日方的挑釁性言論,勢必會影響中國觀眾對日本影片的觀感。相關方面將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眾意愿,決定暫緩上映。
5 財政部: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6490億元 同比增長0.8%
財政部11月1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6490億元,同比增長0.8%。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53364億元,同比增長1.7%;非稅收入33126億元,同比下降3.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856億元,同比下降0.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4634億元,同比增長2.1%。
6 商務部:期終復審調查期間 繼續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正丙醇征收反補貼稅
商務部11月17日發布2025年第75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正丙醇所適用的反補貼措施發起期終復審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商務部決定自2025年11月18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正丙醇所適用的反補貼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根據商務部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在反補貼措施期終復審調查期間,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正丙醇繼續按照商務部2020年第47號公告公布的征稅產品范圍和稅率征收反補貼稅。
7 受賄1.17億余元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李顯剛一審被判無期
11月17日,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李顯剛受賄、貪污案,對被告人李顯剛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李顯剛受賄所得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貪污所得依法返還被害單位。經審理查明:2006年至2024年,被告人李顯剛直接或通過他人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17億余元。(央視新聞)
8 赤峰通報“免費采撿白菜”事件
11月17日,赤峰市松山區聯合調查組發布關于網傳“免費采撿白菜”事件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經調查核實,此事系網絡平臺用戶發布免費采撿白菜不實信息、部分網民轉載傳播、紅山晚報記者未深入核實予以報道、部分群眾受媒體誤導采撿白菜、個別自媒體“失真發聲”引發的。聯合調查組委托具備法定資質的評估機構對涉事地塊損失情況進行評估測算,綜合市場價格、環境氣候、收割方式等因素,測定種植戶損失為9.52萬元,李某某等5名種植戶對評估結果表示認同,聯合調查組組織相關責任方就補償事宜達成了一致意見,并已補償到位。
9 官方通報“西安一商業項目局部石膏板脫落”:致8人受傷,已停業整頓
11月17日下午,“龍湖在陜西”官方微博發布情況說明并致歉:11月17日上午11點16分,龍湖長樂天街商業項目吊頂發生約30平方米的局部石膏板脫落,造成8人受傷,其中3人骨折,4人輕傷,1人腳部輕微傷。事故發生后,傷者已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救治,目前所有傷者傷情平穩。目前,項目已停業整頓。新城區相關部門已成立事故調查組、醫療救助組、善后處理組等同步開展工作。
10 國際新聞
BBC回應特朗普巨額索賠訴訟:毫無依據 將堅決應訴
當地時間17日,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對英國廣播公司(BBC)提起金額在10億至50億美元之間的訴訟一事,BBC方面作出回應。BBC總裁薩米爾·沙阿在致員工郵件中強調,所謂“誹謗指控”毫無依據,BBC將堅決應對相關法律行動。(央視新聞)
中國女法官張玲玲當選聯合國上訴法庭法官
當地時間11月17日,第80屆聯合國大會舉行聯合國上訴法庭和爭議法庭法官選舉。經聯合國內部司法理事會推薦,來自中國的女法官張玲玲以第一高票當選上訴法庭法官,任期7年,將于2026年7月1日開始。44歲的張玲玲法官是此次上訴法庭法官選舉中唯一來自亞太地區的候選人,她在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擔任高級法官15年,參與審理數千起各類案件,執筆起草多部司法解釋,發表過60多篇法學論文和專著。(央視新聞)
用凍結俄資產為烏貸款 歐盟承諾不會讓比利時獨擔后果
當地時間11月17日,歐盟委員會向歐盟成員國發出信函,信函稱歐盟委員會向比利時保證,如果利用凍結俄羅斯資產向烏克蘭提供貸款,比利時將不會獨自承擔其后果。據悉,這筆對烏克蘭的貸款可能高達1400億歐元,用于滿足該國2026年和2027年的需求。(央視新聞)
以色列對國際刑事法院提起上訴 要求撤銷涉以官員逮捕令
當地時間17日,以色列已向國際刑事法院提出上訴,要求禁止檢察官卡里姆·汗參與針對以色列官員的案件,并撤銷此前應其請求簽發的逮捕令。該逮捕令涉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前國防部長加蘭特,指控他們在加沙沖突期間涉嫌犯下反人類罪和戰爭罪。(央視新聞)
韓國提議舉行朝韓軍事會談,討論軍事分界線基準線設定
當地時間11月17日下午,韓國國防部表示,近期朝鮮軍隊在非武裝地帶(DMZ)軍事分界線一帶修筑戰術道路、設置鐵絲網和鋪設地雷時,多次越過軍事分界線進入韓方區域,導致局勢持續緊張。韓國國防部指出,為防止偶發沖突并緩解半島局勢,韓國國防部正式向朝方提議舉行軍事會談,就重新設定軍事分界線基準線進行討論。具體會談時間與地點將通過板門店溝通渠道協商。針對韓方上述言論,朝方暫無回應。(央視新聞)

1 華為官宣!Mate 80新品來了
華為:11月17日,華為常務董事、產品投資委員會主任、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微博發布海報顯示,華為Mate 80系列丨Mate X7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將于11月25日14:30舉行。余承東的微博后綴顯示為來自華為Mate 80 Pro Max,這也意味著華為Mate 80系列將在命名策略上進行調整。隨后,包括華為Mate 80 RS非凡大師在內的Mate 80系列新機于當日12:08開啟預訂。
點評:華為新品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有望引領國產高端手機創新潮流。
2 阿里千問App上線公測
阿里巴巴(HK09988,股價154.99港元,市值2.96萬億港元):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問”項目,全力進軍AI to C市場。當天,千問App公測版上線,與ChatGPT展開全面競爭。據透露,未來計劃將地圖、外賣、訂票、辦公、學習、購物、健康等各類生活場景接入千問App,讓其具備更強大的辦事能力。
點評:阿里布局AI生活助手,加速智能化生態建設競爭。
3 劉強東宣布:京東外賣獨立APP上線,京東點評永不商業化
京東集團(HK09618,股價115.4港元,市值3273億港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11月17日,在第3場京東品酒會現場,京東集團創始人、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宣布,京東外賣將推出獨立App(應用程序),同時推出京東點評以及京東真榜。劉強東現場承諾京東點評“永不商業化”。
點評:京東強化本地生活服務,提升用戶信任與市場競爭力。
4 俞敏洪南極旅游發全員信引爭議
新東方:11月16日,新東方迎來成立32周年紀念日,創始人俞敏洪身處南極發布內部信,向全體員工及支持者致謝。他在信中以“冰雪中的堅守”為主題回顧創業歷程并擘畫未來。內部信發布后引發關注,但并未收獲預期的共鳴,有員工表示無法與正在旅游的老板共情,類似言論在多個社交平臺引熱議。有新東方教育板塊員工透露,紀念日當天仍在上完課連夜加班做續費方案,看到信中對南極風光的描述“只覺得諷刺”。還有一些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無法共情”。截至發稿,新東方官方及俞敏洪本人尚未對相關爭議作出回應。(每經綜合)
點評:高管行為觸動員工情緒,影響企業文化與員工信任,需妥善應對。
5 小鵬汽車:第三季度營收203.8億元,同比增長101.8%
小鵬汽車(HK09868,股價96港元,市值18333億港元):小鵬汽車11月17日在港交所公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為人民幣483.3億元(67.9億美元)。第三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203.8億元,按年增加101.8%。第三季度小鵬汽車普通股股東應占凈虧損為人民幣3.8億元(0.5億美元),2024年同期為人民幣18.1億元。
點評:業績大幅改善彰顯新能源車企成長與市場認可。
6 聯想控股CEO換人!李蓬辭職
聯想控股(HK03396,股價9.76港元,市值229.97億港元):11月17日晚間,聯想控股發布公告,李蓬因個人職業選擇向公司董事會遞交辭呈,辭去公司執行董事及CEO職務。聯想控股董事會同時做出決議,委任于浩為公司CEO。李蓬于2003年加入聯想控股,2020年出任CEO。在其擔任CEO的近六年內,聯想控股營收實現增長,2024年營收5128.06億元,與2019年相比增長約32%。
點評:聯想控股領導層更迭,或帶來戰略調整,市場關注新CEO未來發展方向。
7 侯毅回應“派特鮮生”門店關閉
派特鮮生:近日,侯毅創立的寵物鮮食品牌“派特鮮生”多家門店調整引發外界關注。11月17日,侯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派特鮮生”的門店經營效果與創業初心存在較大差距。侯毅表示:“‘派特鮮生’給我最大的反思,是我對這個行業的深度理解不夠。”今年2月,盒馬創始人侯毅宣布進軍寵物食品零售領域,創立“派特鮮生”品牌,首店于2月22日開業。根據當時的計劃,2025年,“派特鮮生”擬先在上海市場布局,開出100家門店。
點評:新消費品牌面臨市場挑戰,行業競爭激烈。
8 活力集團11家關聯企業完成實質合并重整,“活力28”回來了!
活力集團:記者11月17日從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法院獲悉,2023年11月至2025年8月,該院對湖北活力集團有限公司11家關聯企業完成實質合并重整,讓這一老字號重煥生機,“活力28”品牌業務正持續復蘇,2025年預計終端銷售額達16億元。(極目新聞)
點評:傳統老字號復興典范,促進地方經濟和品牌重塑。
9 特斯拉因合同糾紛起訴無憂傳媒
特斯拉(TSLA,股價408.92美元,市值13600億美元):11月17日,浙江法院網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杭州無憂傳媒有限公司新增一則開庭公告,原告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案由為合同糾紛,該案將于11月24日在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點評:跨界商業糾紛引投資者關注,影響形象需謹慎處理。
10 “硅谷風投教父”清倉英偉達
英偉達(NVDA,股價186.6美元,市值45344億美元)、彼得·蒂爾:11月1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的最新13F持倉文件顯示,美國知名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旗下的基金Thiel Macro Fund第三季度出售了約53.7萬股英偉達股票,占其投資組合的近40%。截至9月30日,該機構不再持有英偉達股份。彼得·蒂爾有“硅谷創投教父”之稱,此前他曾參與創立了PayPal并成為Facebook的首位外部投資者。
點評:知名投資人退出引發市場對英偉達股價和AI產業鏈的重新評估。




數據截至北京時間凌晨5點



點擊查詢,一鍵辨別肉簽和雷股,打新不愁。



每經記者:陳晴
每經編輯:張喜威 王曉波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