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雅安:國有林場“牽小手” 七萬畝集體林“活”起來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 2025-11-20 20:39:15

          冬日雅安,雨城區的山巒層林盡染,墨綠成為主色調。陽光穿過柳杉林間隙,灑在蓬勃生長的黃精、魔芋葉片上,這片曾經因過密而顯得陰郁的“黑森林”,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2020年,雨城區被列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一場喚醒“沉睡山林”的行動就此展開。

          幾年來,試點范圍從最初的0.5萬畝擴展至7.2萬畝,其中集體林地5.5萬畝,占比76.3%。林下藥材、蔬菜產值近1.5億元,森林康養產業蓬勃發展。

          經過科學采伐,林下透光度明顯增加。圖片由雨城區林業局提供

          機制筑基

          激活“沉睡”已久的集體林

          雨城區擁有林地115.6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5%。然而其中國有林僅占13.7%(15.8萬畝),分散破碎的集體林地卻占86.3%(99.8萬畝)。柳杉作為當地主要樹種,曾在20世紀90年代帶來可觀效益,但因栽植過密、缺乏科學撫育,逐漸形成光照不足、生長受限的“黑森林”,森林質量日益低下。

          當雨城區被列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時,這一大片的“黑森林”自然成為被“改造”的首要對象。

          “雨城區大多數林地都在林農手中,但他們的管理理念相對落后,而擁有專業管理技術的國有林場林地較少。”雨城區林業局資源科負責人代永剛道出癥結。

          試點工作伊始,雨城區林業局迅速構建“國有林場+集體林”合作模式——依托國有林場專業技術和經驗,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技術、統一監管、統一驗收、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實現國有林與集體林優勢互補,“國有” 帶“集體”全面推進試點工作。

          這樣一來,國有林場這只“大手”就牽住了林農們的“小手”。

          “牽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林農們難免有擔憂:“林地是不是就不再是我自己的了?”“那么多樹,說砍就砍了?”“這樣的管理真的奏效?”

          面對林農們的疑惑,雨城區選擇從集中成片、經營狀況欠佳的林區入手試點。“反正這片林子也荒廢了,不如試一試”——抱著這樣的想法,部分林農率先簽訂協議參與試點。

          協議簽訂前,林業部門明確參與林地面積,了解每位業主可接受的采伐密度,并通過第三方技術部門確定最終采伐強度,找到既讓林農接受又利于林地生長的平衡點。

          “即便是同一業主的林地,我們也會分強度開展撫育。”代永剛補充道。

          同時,差異化考核激勵機制有效調動了各方積極性。根據作業面積、采伐強度、剩余物處理等內容進行評分,落實“好、中、差”三級差異化補助標準。自2022年實施該機制以來,試點范圍從0.5萬畝迅速擴展至7.2萬畝。

          模式破題

          從“造林”到“營林”的蝶變

          “管理林地要做到‘三采三留’:采小留大、采劣留優、采密留稀。”雨城區林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人員在每次技術指導時都不厭其煩地向林農講解。

          科學經營的關鍵在于轉變理念。雨城區加強與省林草規劃院、省林科院、四川農業大學合作,構建專業技術服務體系,為森林可持續經營各環節提供支撐。

          通過組織林農實地觀摩示范林、邀請專家培訓、引導林農全程參與、幫助算好經濟賬,形成環環相扣的“看、聽、做、算”四部曲,“短期務工收入+中期林下經濟收益+長期木材收益”的復合價值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砍小留大,曾是林農最難接受的一點。”雨城區林業局資源保護監督股工作人員彭楊介紹,“采伐小樹是為了給大樹騰出更多生長空間,培育大徑級林木。通過一次次‘看、聽、做、算’,林農們慢慢明白了這個道理。”

          上里鎮珍稀樹種針闊混交示范林、八步鎮周沙林場針竹混交示范林、八步鎮黑林崗林場大徑材培育示范林、望魚鎮王老林林場、碧峰峽鎮廟子崗林場中幼林撫育示范林,都成為林農學習的典型范例。如今,雨城區以國有林場和30余家林業合作社、造林大戶、企業為示范引領,累計建成柳杉大徑級用材林、筍用竹林、珍稀珍貴混交林基地近20萬畝。

          更大的效益來自林間生態的改善——根據試點監測數據,撫育后林分公頃平均蓄積達到307立方米,較上一年度增加了47立方米,較未實施撫育間伐的增加24.5立方米;平均胸徑年增長量為1.86厘米,較未實施撫育間伐增加1.1厘米。郁閉度從0.8以上降至0.5左右,林下植被覆蓋度提高40%。通過樣方測量、紅外相機監測、固定樣地觀測,林地生物多樣性指數提升22%。

          效益共贏

          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

          “現在樹長得更快,又能賣好價錢,老百姓積極性都提高了。”晏場鎮大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開容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大里村面積27.6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村民收入的70%依靠林竹產業。試點實施讓大里村林地經營煥然一新:出材量增加,林農還可獲得務工收入和試點補助。

          而這,得益于“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林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聯營模式的運作。通過引導村民與社會資本合作,逐步實現“林地增效、林農增收、集體收益、公司發展”的多贏局面,村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得到充實。

          截至目前,雨城區納入試點森林撫育7.2萬畝,試點本地用工約占務工總人數的80%,廣大林農參與試點工作就近務工獲得收入約2000萬元。

          楊開容算了一筆賬:國家補助費用為每畝400元左右,務工費用為每天200元,再加上售賣伐木每立方米220元至380元,村民年平均增收達1萬元。

          目光再投到晏場鎮陳大坪林場林下藥材園區,柳杉林中,黃精、白芨、雅連、毛慈菇等各種中藥材長勢正旺,這里也成為雨城區林下藥材園區建設的首例實施區域。

          “現在這片林子郁閉度達到了0.6,林分光能利用程度明顯增強,非常適合種植林下藥材。”陳大坪林場林下藥材園區負責人何格說。

          林間種植中藥材,不僅豐富了林地生態結構,也為林場帶來了更可觀的經濟效益。林下經濟具有“不與糧爭田、不與農爭地”的顯著優勢,盤活拓展林下空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可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空間、新業態、新機遇,實現綠富共贏。

          雨城區聚焦“森林糧庫”,打造了陳大坪林場萬畝林下中藥材基地、多營鎮千畝魔芋基地等20余個特色經濟示范點。試點以來,林下種植方竹4.9萬畝、蔬菜超0.3萬畝、中藥材6萬余畝,產值近1.5億元。

          森林康養產業同樣蓬勃發展。雨城區創建國家、省、市森林康養基地近70個,打造碧峰峽、海子山等康養旅游景區20余個,推出精品旅游路線3條,引進祥源文旅等龍頭企業開發重點康養文旅項目13個。鼓勵林農創辦森林旅游經營實體超100家,輻射帶動3萬余名群眾年人均綜合收入超4500元。

          “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實施四年多來,雨城區的森林質量得到很大程度提升。”雨城區林業局負責人介紹,“未來,這項工作還將繼續在全區鋪展開來,爭取在五年內騰出更大的林下空間,讓雨城區的森林實現‘立體發展’。”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真人强奷视频 | 日本有码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 亚洲成在人天堂在线 |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