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27 17:54:32
2025智媒體50人成都會議以“智媒賦能園區 融合提升價值”為主題,活動旨在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成果展示、場景發布等環節,推動智慧媒體交往、智能技術交易與智力資源交流,進一步構建國內領先的智媒體跨界交流與產業對接平臺。
每日經濟新聞 王捷 每經編輯|劉艷美
11月27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中共成都市委網信辦指導,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傳媒產業集團主辦的“2025智媒體50人成都會議”在成都舉行。
來自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成都大學、上海張江產業工程院、成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長江日報社、杭州日報報業集團、西安報業傳媒集團、鄭州日報社、新京報、傳播大腦、螞蟻集團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及省市融媒中心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
2022年,成都傳媒集團率先發起并主辦首屆中國智媒體50人會議,搭建起國內首個聚焦智媒發展的高端交流平臺,更牽頭成立首個智媒體生態聯盟,為后續產業資源整合、技術創新協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傳媒領域正處在“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階段。如何理解生成式AI技術重塑產業邏輯,推動傳媒業態加速向“智能+”深度轉型成為迫切的命題。
在此背景下,2025智媒體50人成都會議以“智媒賦能園區 融合提升價值”為主題,活動旨在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成果展示、場景發布等環節,推動智慧媒體交往、智能技術交易與智力資源交流,進一步構建國內領先的智媒體跨界交流與產業對接平臺。
成都傳媒集團董事長,成都傳媒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母濤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母濤表示,近年來,如何深化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更好發揮智媒優勢、提升產業價值,成為傳媒業界面臨的重要課題。成都傳媒集團推動成都東郊記憶、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等文創園區煥新升級,投資60億元建設運營成都智媒體城、白鷺灣科創園、每經中心三大文創項目。傳媒文創園區作為媒體影響力變現載體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主流媒體的傳播力與文創園區的創新力深度協同,將為傳媒行業變革提供新場景、注入新動能。已連續舉辦四屆的“智媒體50人會議”,始終致力于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國內智媒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傳媒產業集團始終愿與大家攜手并進,共譜智媒新篇章、構建產業新生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筑牢輿論引導主陣地,是本次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本次會議邀請到了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擔任嘉賓主持。在“智媒驅動?創新升維”主題演講環節,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喻國明在《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行動路線圖》主旨演講中指出,主流媒體在智能時代面臨“越融合越邊緣”的困境,根源在于技術制度重構了傳播權力。他提出“雙軌嵌入”模型,強調以“結構節點”思維重構內部流程,實現全鏈路數據化與可編程化,并將主流媒體嵌入社會治理基礎設施,生產“解決方案型產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緊抓智媒技術迭代浪潮,以創新突破重構產品形態與內容生態,成為行業探索的核心方向。作為業內首個全代碼生成多模態內容的AI助手,螞蟻集團靈光App用戶負責人馬靜分享了“靈光App”的實踐成果,其“靈光閃應用、靈光對話、靈光開眼”三大功能重塑用戶交互體驗。 這是該款產品本月18日上線以來,首次對外分享展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智媒技術正重構傳媒生產邏輯與城市文化傳播生態,每一項創新成果都是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生動注腳,大會公布了五大智媒創新成果。澎湃新聞、傳播大腦&潮新聞、重報視覺分別攜帶其智媒產品“派生萬物”AI短劇生產平臺、“萬媒”一站式智能辦公平臺、“重報智媒大腦”一體化管理平臺在大會上亮相。
成都傳媒集團在會上也重磅發布了兩大核心產品:“雨燕傳播智能體平臺”與新書《何以東郊》。前者以“安全、專業、共創”為核心,憑借權威+垂類的AI搜索、1000+領域知識庫、寫稿智能體等工具,實現人機共創與透明溯源,為可信創作提供全流程支持;后者則全景展現了東郊記憶從工業遺址到時尚產業新高地的“蝶變”歷程,總結了主流媒體集團推動文創園區高質量發展及城市有機更新的實踐經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在“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技術創新與產品引領”圓桌對話中,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教授主持,傳播大腦&潮新聞、澎湃新聞、新京報、重報視覺、每經科技等主流媒體及相關企業技術負責人,圍繞AI賦能內容生產、組織變革與商業模式創新展開深度研討,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多元思路。
在項目簽約儀式環節,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每日經濟新聞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就AI審校技術達成戰略合作;邛崍桑園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還分別與成都霖洋風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簽約,落地“萌寵友好營地”“具身機器人賦能園區安防”等創新場景項目,推動智媒技術與實體園區深度融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圍繞貫徹文商旅體融合發展部署要求,聚焦園區經濟與媒體深度融合,本次會議安排了科技和文創園區創新發展專題研討,推動政策落地、業態創新與園企務實合作。
成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院長魯立文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園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成都已形成“3+22+N”產業園區體系及“789”良好格局,并提出“防止發展短視、解決專業性問題、構建新“筑巢引鳳”模式、注重投資于人”等發展建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鄧延嶸則分享了“融通創新、生態共贏”的園區運營經驗。作為全國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專業園區,中關村軟件園依托政策支持與集團服務體系,聚焦人工智能、數字服務等領域,通過“1+5+N”產業賦能服務平臺、產學研協同、人才培養等舉措構建全生命周期創新生態,為各地園區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在“園區經濟與創新發展”圓桌對話中,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兼園區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張愛平作為主持人與來自蘇州馳星投資、南方二八九文產、四川旅投等機構嘉賓一起,結合自身在產業投資、文化園區運營、文旅融合、文創資本賦能等領域的實踐經驗,探討了園區招商精準化路徑、特色產業IP打造、資本與園區產業聯動機制等核心議題,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創新生態構建注入了新思路。
成都傳媒集團還在會上發布“成都傳媒集團創新場景清單”,整合集團在內容創作、技術應用、空間運營等方面的核心資源,涵蓋數字文創、智能傳媒、文旅融合等多個板塊,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搭建資源對接橋梁,助力區域傳媒文創產業協同升級。
此外,“智媒體生態聯盟2025年度十大產業創新場景/創新產品”同步揭曉,每經科技、科大訊飛等單位進行路演,充分展現智媒技術在真實場景中的應用潛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匯聚行業智慧碰撞出智媒變革與園區發展的思想火花,更以實打實的成果發布、項目簽約與生態共建,讓“智媒賦能園區”從理念走向實踐。作為連續舉辦四屆的傳媒品牌盛會,會議既鞏固了成都在智媒領域的產業優勢與話語權,更搭建起跨領域協同創新的堅實橋梁。未來,隨著各項合作落地與創新場景深耕,智媒體技術將持續與園區經濟、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為傳媒產業轉型、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在成都這片創新沃土上孕育更多產業融合的豐碩成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