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7:06:33
11月27日,在“2025智媒體50人成都會議”上,每日經濟新聞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就AI審校合作簽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旗下每經科技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研發推廣面向金融行業的AI審校解決方案。該合作結合金融垂類經驗數據與權威審校技術,解決金融信息傳播“不可能三角”痛點,構建創新生態,有望重塑金融內容生產標準,推動行業智能化轉型。
每經記者|孫宇婷 每經編輯|陳俊杰
11月27日,在“2025智媒體50人成都會議”上,每日經濟新聞與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就AI審校合作正式簽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旗下每經科技依托金融行業數據與經驗積累,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共同研發推廣面向金融行業的AI審校解決方案。
金融行業術語密集、政策敏感、數據要求精確到毫厘,內容安全成為行業長期面臨的痛點。此次合作是新華較真生態合作伙伴計劃深化落地,雙方共建優勢互補創新生態,金融垂類經驗數據與權威內容審校技術的優勢結合,將為金融行業帶來高標準的內容智能審校合規新范式。

每日經濟新聞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就AI審校合作正式簽約 主辦方供圖
在數字化浪潮之下,內容已成為金融機構連接用戶、傳遞價值、塑造品牌的核心媒介。短視頻、直播、圖文報告??多形態內容在各大平臺上層出不窮,共同繪就一幅活躍的金融信息傳播圖景。
然而,繁榮背后是金融機構長期面臨的“不可能三角”困境:專業嚴謹的合規性、快速響應的時效性與生動有趣的傳播性,三者難以兼顧。
合規是金融內容不可逾越的生命線。金融行業術語密集、政策敏感、數據要求精確到毫厘。一個不當的專業名詞使用,一處潛在的政策表述歧義,甚至一個數字或標點的錯誤,都可能引發投資者誤解,輕則損害機構聲譽,重則觸發監管風險。傳統的“人審”模式高度依賴資深合規人員的經驗,在面對海量、高頻的內容生產需求時,難免出現疏漏,形成風險隱患。
效率是搶占用戶心智的關鍵瓶頸。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熱點稍縱即逝。一套從選題、撰稿、多層審核到最終成片的分發流程,往往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當一條精心制作的投教視頻終于通過審核時,市場熱點或已冷卻,傳播良機已然錯失。傳統的內容生產線,在追求“分鐘級響應”的新媒體時代,顯得步履蹣跚。
正是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每經科技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合作應運而生。它承載著將內容從業者從繁瑣、高風險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更專注于創意與策略的價值使命,推動整個金融內容生態的升級與重構。
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帶來的“新華較真”智能審核平臺,植根于國家通訊社的核心資源,具備與生俱來的政治敏感性與政策合規性優勢。該平臺不僅集成了智能校對、多模態內容審核等全方位能力,更提供符合金融行業嚴苛要求的私有化部署方案,是內容安全領域的“國家隊”。
此次雙方啟動聯合研發的金融行業AI審校產品,將深度融合“國家隊”的權威審核能力與每經科技在財經領域的專業積淀,形成獨特的市場優勢。
“新華較真”是新華社技術局和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內容安全智能引擎,基于“deepconspect”理念即“深度”(Deep)“內容”(Content)“檢查”(Inspect),可以解決復雜場景下內容安全治理難題。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加速,應對海量內容實時處理需求不斷涌現,“新華較真”持續迭代升級,在服務新華社自身業務需要的同時,面向行業共性需求豐富產品服務供給,通過SAAS賬號、API接口、AI一體機、本地化部署、智能巡檢等多種形式。
目前,“新華較真”已為主流媒體、央企、政府機關等數千家機構的新聞傳播、內容發布、信息披露等環節提供安全保障,構建的生態合作伙伴計劃持續深化落地,與合作伙伴優勢互補共建創新生態。
作為本次合作的關鍵一方,每經科技的核心價值源于其獨特的“財經基因”與成熟的產品化能力。
每經科技聚焦于企業級AI應用賽道,深耕內容生產與傳播場景,以自研智能化軟件產品與場景化解決方案為核心,助力金融、政務、企業及媒體等機構實現智能傳播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雨燕智宣 AIGC智創傳播平臺、每經 AI 電視、智媒采編系統、AI 輿情雷達、大模型搜索優化(GEO)等五大類,并形成以雨燕傳播智能體平臺、智能媒資庫等為核心的特色技術與數據基座。
針對金融內容生產與傳播,背靠每日經濟新聞二十年的財經媒體積淀,每經科技系統整合了金融內容數據庫、深度的行業洞察力及專業采編資源,對金融機構的業務邏輯、用戶行為及合規風險擁有精準把握,確保其技術解決方案能直擊行業痛點。在啟動產品商業化的兩年時間里,每經科技已在券商、期貨、保險等金融細分領域拓展數十家頭部標桿客戶。
展望未來,AI審校在金融領域的角色將持續進化。審校合規解決方案將與內容生產系統深度集成,實現“創作即審核”的實時風控,并通過持續學習行業案例與政策,提供前瞻性合規建議,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管理。
每經科技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合作,響應了金融行業在數字化進程中對內容安全與效率的迫切需求,也開創了“權威技術+垂直洞察”的協同創新模式。
隨著“新華較真”金融版AI審校產品的落地與深化,它不僅將重塑金融內容生產標準,更有可能成為推動整個行業智能化轉型的一股重要力量,為建設更安全、高效、創新的金融內容生態奠定堅實基礎。這場始于成都的合作,其漣漪效應正待擴散至廣闊的金融領域。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