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95后護理員相親不敢提工作 養老服務行業需求大、留人難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2 10:21:29

          你有沒有想過將來會選擇怎樣的養老方式?很多人會說:養兒防老,而有一群老人選擇在老年公寓、養老院安度晚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但受薪酬待遇、社會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行業內普遍存在留人難的問題,更有95后從業者表示,“相親不敢透露真實工作”。

          記者走訪北京養老公寓,帶你了解她們鮮為人知的經歷。

          每經記者|唐如鈺    每經編輯|肖芮冬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難以言表的快樂

          被問到有沒有萌生離開的想法,李林搖著頭說,“不會,我工作中的快樂是別人看不到也難以想象的”。

          她向記者介紹,“樓層有位失智老人劉奶奶,三年前剛入住時脾氣暴躁、不吃飯,每天拎著十斤重的行李堵電梯、鬧著要回家。那會兒我們每天是想方設法安撫她。現在已經跟我處的特別好了,有時候我逗她讓親我一下,老人也樂呵呵地親一下。”

          除了安排好老人們的日常起居飲食,應對突發的異常情況,李林另一項工作就是每天帶著老人參加文娛活動:打牌、唱歌、讀報紙、康復操、穿鞋帶,不同的老人適合不一樣的活動,長輩們也有各自的偏好。其中,失智老人們也會被引導著參加各項活動,“這是公司設計的非藥物延緩失智療法”。

          “有一個爺爺特別喜歡唱歌,活動時就反反復復唱‘一條大河’這一句;還有位奶奶酷愛墨鏡,經常戴著墨鏡穿風衣坐著輪椅出來參加活動。”李林談起老人們的趣事時,明顯興奮了許多,“還有之前有位爺爺入住時是臥床狀態,我們護理半年多后開始坐輪椅,現在已經能自己慢慢走路了”。

          李林一直說自己表達不好在養老公寓的樂趣和滿足,但不難看出,她工作中的快樂和成就感都來自于和老人們的互動,以及被照護老人身體情況的好轉。

          前景被看好卻留人難

          談及自己的職業規劃,李林表示未來仍會留在養老行業,以后有機會也想嘗試公寓銷售、管家崗位,“還希望外界能對我的工作少一些誤解”。事實上,她的困擾也是當下養老護理從業者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49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7.9%,老齡化規模和比例在持續增長。此外,根據第四次中國老年人口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2015年末已經達到4063萬人。前述《報告》就顯示,即便按照一般口徑的1:3完全失能人口照護比來看,我國養老護理人才的缺口規模也已達到500萬人之巨。未來十五年,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總數相繼邁入3億、4億人的門檻,高齡、失能老年人口的總規模還將持續攀升,急需建設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予以應對。但現實情況卻是,目前“40、50”人員仍是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主力軍,與高職院校畢業生相比該群體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職業的養老護理技能訓練等問題。

          《報告》還指出,由于起步較晚,我國養老服務人才教育體系仍然以高職高專為主,設置類型單一;目前開設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開設最多的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院校只有約200所,僅占高職院校總量的14.4%,總在校人數僅有6000人左右,占高職院校總數比例更為稀少。同時,受社會觀念、薪資待遇、福利補貼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學生流失問題也頗為嚴重,難形成長期穩定的職業隊伍。90.91%的受訪學生對養老行業前景持樂觀態度;但越臨近畢業,學生從事本行業工作的意愿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社會觀念和待遇,職業上升空間也是年輕人選擇是否留在該行業的重要考量。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王建民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其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師常被家長問到學生畢業后能干什么,“如果在一線伺候老人就不干,但是在養老機構做管理就愿意干”。

          觀點、待遇,改善亟待提速

          針對行業留人難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緋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高職院校和養老機構可從三方面發力破解難題。

          首先,是學校要進一步強化學生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專業性,“通過專業度讓學生和家長意識到該職業與醫護人員一樣,應該被認可”。

          北京東城區一養老機構負責人就向記者強調,養老護理人員的工作不能被淺薄地理解為“伺候老人”,“他們所做事情的價值和意義都遠大于此,無論是照顧失能老人日常生活,還是應對失智老人異常行為和心理疏導,都是有專業門檻的”。

          其次,則是養老機構與高職院校開啟訂單合作模式,即機構在學生在校時向學校下單需招聘人數和具體專業技能要求。如此,學校便更可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與此同時,機構還可向合作院校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參與到養老護理的工作中、了解行業,“打通學校與機構間的渠道,也能幫助學生看到就業方向,避免他們因不了解、迷茫而流失掉”。

          再者,養老機構還可建立相應的高職院校畢業生輪崗、換崗機制,“讓年輕人意識到院長也是從一線護理員做起的,看到職業上升空間”。

          前述養老機構負責人就表示,行業人才的短缺并不局限于一線護理人員,同樣也缺乏有經驗的管理人才。而比起外聘,其所在機構更傾向于機構內“長起來”的員工,“這樣的人才既熟悉院內情況,也對老人和公司有感情”。

          此外,成緋緋還指出,當下養老服務行業仍處于需要政策扶持的階段。她建議,一方面,政策可進一步加強對養老服務從業者的補貼,例如各地方政府應盡快建立健全養老服務培訓補貼、崗位收入補貼等制度,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免養老服務專業大學生學費;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還可每年評選頒發如“最美養老護理員”一類的獎項,提升養老服務從業者榮譽感和社會認可感,從而逐漸改變社會觀念。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養老公寓 養老院 護理員 養老服務行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经典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 | 中文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